摩旅经过甘肃天水的时候其实大吃了“两惊”,原来这里除了“闻名天下”的麻辣烫,还盛产苹果和挂面。对水果的感慨我在很久前便已经做过分享股票配资官方网,只是碍于近期“铅中毒”事件的影响较广,关于麦积区石佛镇挂面之乡的内容,就刻意一拖再拖,到现在才发布。
其实在我国无论南北方,挂面的制作历史都相当悠久,据说“挂面”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朝天历年间饮膳太医忽思慧著写的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而石佛镇黄家庄村(即黄庄村)的纯手工挂面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传承,因其制作精良、耐煮不糊、风味独特、嚼劲十足、口感筋道、口味纯正、老少皆宜,自古就深受天水及陇东南一带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有趣的是,只要你经过这个村庄,肯定会被路边一排排的非常显眼的招牌吸引眼球,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打着相同规格、相同款式的广告,除“手工挂面”四个大字外,内容还十分详尽,包含农舍具体门牌号、主人的姓名和电话等。
作为“勤奋好学”又“兢兢业业”的摩旅者,我在这里自然是要随缘走访一户人家的,经过热情好客的主人同意后,还进行了比较自由的记录。
当然,因为我来的时间不对,所以并没拍到他家制作挂面的全过程,虽然大哥十分努力地介绍过相关流程和具体步骤,我却出门便忘记了90%,以致于此时一边码字,竟然还心生出许多惭愧。
说实话,在江浙一带,我也曾经体验和品尝过很多差不多的挂面,而它们的做法显然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只是在于叫法,比如高贵一点的会被冠名为“贡面”,意思是古代皇帝吃的,还自带长寿属性;谦虚点的则取名为“索面”,取的是吃后能考取状元或者飞黄腾达之意;最亲民的自然就被称为拉面、挂面、细面等等了。
值得一提的是,黄家庄村的挂面在长期口碑的积累后,貌似也已经蕴酿出自己的品牌,有的还被纳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没收广告费,作为退伍军人,在这里也就义务给他曝个光吧(关于联系方式,大家可以自行想办法索取)。
事实上这个挂面之乡里应该还隐藏着许多古旧建筑和什么遗址,可惜我当时在经历了一万多公里的风风雨雨后,已经丧失很多深刻“钻研”的劲头了(当时只去旁边的新旧石佛寺参观了一圈)。如果你对面条和人文感兴趣,都可以到石佛镇旅游一趟哦。
图文原创: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关注和赞赏,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欢迎有正义感的网友读者看见“盗版”向内容平台举报和投诉。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关于交通路线,其实不用多说什么,自驾导航到“甘肃天水石佛镇黄庄村”即可。当地有1路、303路和306路公交车能够直达村庄,站名就叫作“黄庄”。
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