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于6月30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未来能源竞赛拉开帷幕,中国遥遥领先”的报道。文章指出,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政策方向大相径庭:中国致力于向全球销售清洁能源配资入门网,而美国则大力推动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中国去年安装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板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引领了全球清洁能源热潮。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巴西、泰国、摩洛哥和匈牙利等地建设电动车和电池工厂。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仍在努力让世界继续依赖化石燃料。
中国不仅主导了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电池、电动车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全球制造,还在不断扩大技术优势。例如,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施加高额关税时,中国立即采取反制措施,限制稀土磁铁的出口,这些磁铁是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表明,世界可能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购买中国的绿色能源技术,要么没有替代品。
印度塔塔电力首席执行官普拉维尔·辛哈表示,他的公司在印度南部的一家高科技工厂生产太阳能电池板,但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制造的硅来生产这些电池板。“庞大意味着绝对优势,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之竞争。”
美国在清洁能源发展上曾有机会领先,但由于政策波动和化石燃料产业的阻力,进展并不稳定。特朗普政府进一步削弱了对清洁能源的支持。例如,2009年奥巴马政府开始为新兴能源技术提供贷款担保,特斯拉获得了4.56亿美元的贷款,这对该公司后来的成功至关重要;然而,Solyndra这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获得了总计5.28亿美元的联邦贷款担保后破产,使纳税人承担了损失。这成为批评者攻击可再生能源的一个例子。
事实上,全球能源正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成本下降使清洁能源更具竞争力。相较于美国,中国显然占据上风。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负责人李硕表示:“美国捍卫化石燃料经济,而中国将成为低碳经济的领导者。”
虽然大部分能源仍来自化石燃料,但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一直在稳步采用更清洁的替代能源。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5年,太阳能和风能将成为电力生产的两大主要来源,超过煤炭和天然气。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下降,美国的战略或将让中国占据优势——全球对能源的需求不仅要求更清洁,还要求更廉价,而中国正蓄势抢占这一市场。
十多年来,中国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甚至占据了美国曾经领先的清洁能源产业的主导地位。2008年,美国生产了全球近一半的多晶硅,如今,中国的产量超过90%。中国的汽车工业也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超过了日本、德国和美国。
在此过程中,中国实现了工厂自动化,从2021年到2023年,中国每年安装的机器人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是美国的七倍。此外,中国还掀起了一场史诗般的清洁能源建设热潮。去年6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乌鲁木齐太阳能发电场在新疆投入运营,其发电量超过一些小国维持整个经济所需的电力。全球其他十座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也在中国,还有更大的项目正在规划中。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目前正在建设两座电动汽车工厂,每座工厂的产量都将是全球最大汽车厂——德国大众汽车工厂的两倍。
美国迟迟未能看清全局。直到奥巴马政府末期和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华盛顿的许多政策制定者才意识到,他们在清洁能源竞赛中已经将如此多的份额拱手让给了中国。未来,美国当然也可能改变方向,但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中国多年前的投资如今正在获得回报,并继续投入资金发展国内能源产业,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世界能源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对太阳能电池板、石油、核能和天然气的需求也在增加。这场全球竞赛短期内不太可能产生赢家,但预计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比例将会下降。国际能源署预测,到本世纪中叶配资入门网,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全球能源需求中所占比例将降至60%以下。中国已准备好承接额外的业务。
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